第四章 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突出自主创新、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快政府组织经济工作方式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的支撑能力,推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生物质资源利用、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重点打造四大传统产业制造基地和三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重点园区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实行质量强县战略,把握“全面质量观”、“全程质量关”、“全民质量关”三大重点,构建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技术服务、质量监测支撑和质量诚信监管四大工作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重点行业质量建设,推动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突出质量育品,强化品牌带动,加大综合治理,走质量兴县道路;全面建设新兴工业强县,打造长春周边退城进郊产业承接基地和长春市特色创业基地。到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86.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5%,工业总产值达到670亿元。
一、建设四个传统产业制造基地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利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建设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建材四大基地,加强质量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着力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优化转变。
(一)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依托粮食、畜禽、“三辣”资源优势,抓住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机遇,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集团,着力发展畜禽、玉米、“三辣”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现有企业扩产达效,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创意设计和营销服务能力,加快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着力打造粮食与畜禽种养、粗加工、精深加工、销售、运输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建设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实现产值220亿元。
粮食、园艺品深加工。依托富亿升、旺旺、北春粮油、万丰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和“三辣”精深加工业,加大食品安全科技投入,致力打造有机、绿色产品。实施品牌培育计划,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重点开发与生产玉米深加工产品、“三辣”精深加工产品。依托马铃薯、杂粮杂豆等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净菜干菜、果蔬饮品、豆制品、矿泉水、啤酒等产品。
畜牧产品深加工。依托青岛康大、华正农牧、曙光集团、众品集团、长春紫燕等企业,积极引进高附加值和高产出的猪、鸡、鹅、兔、鸭等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肉制品加工、科技研发、粪便集成资源化利用、生化制品提取、绿色产品专卖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二)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强化市、区、县合作,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与“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建设区域性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40亿元。
汽车与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一汽集团、长春客车及长春汽车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以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按照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外向化的原则,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生产厂商,大力承接并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客车配件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汽车刹车管、汽车用高压橡胶管、空气及机油滤芯、汽车用照明灯具、轨道客车内饰和地铁牵引配件等产品;积极发展汽车模具、汽车电子、汽车电器等产品,实现汽车与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链条式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农业装备制造业。立足推动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大农机,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推广、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农机化工业体系。依托泰达、丰盛等农机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重点发展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排灌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动力机械等农机产品。以国家推动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农机典型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农机企业实现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三)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和长春新大石油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油页岩综合开发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及新能源基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环保能力,推进传统化工向现代生态化工转变。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加工精深化。加强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积极谋划推动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和产业化项目。到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
(四)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发展主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着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加快水泥等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材料等高品质的水泥深加工产品,以市场为引导进行资源配置,带动产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充分利用页岩、陶土等资源,开发新产品,提高应用技术水平,培育包括轻体材料制造、节能环保材料制造等在内的新型建材产业。到2020年,新型建材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
二、培育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准确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资源利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新能源产业
充分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资源,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化基地。积极推动风能开发项目落地,加快风能利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依托前岗地热资源,建设温室、育秧、种菜、养花、沼气池加温、温泉浴池等项目,提高地热资源利用能力。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力争实现产值80亿元。
(二)生物质资源利用
以吉林省启动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以玉米秸秆、甜高粱为原材料的生物质产业。到2020年底,全县形成年产80万吨颗粒燃料生产规模,构建300个粉碎专业户组成的农村秸秆收集粉碎系统和生物质颗粒燃料配送服务网络,推广秸秆颗粒燃料炉具12万套。依托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建设秸秆制糖和化工醇项目,发展下游乙醇、木糖醇、秸秆建材、秸秆塑料、生物质天然气提取等系列产品制造业。围绕富士康聚乳酸可降解塑料项目,集中建设聚乳酸产业基地,重点开发聚乳酸包装材料、纤维材料、塑料制品、医用材料等下游系列产品。开展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生产有机肥、营养土、再生塑料颗粒、地面砖、制标砖等,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提高垃圾资源化效率。到2020年,生物质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0亿元。
(三)生物医药产业
鼓励现有企业扩大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吉林康大、吉林华正、长春众品、辽宁曙光等企业生产的动物血、内脏等余料为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生物药品和保健品,做大做强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烧锅工业园区规划医药产业园,引进5~10家生物制药企业,实现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三、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着力构建“一带四区两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体系。按照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集中资源优先推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农安工业集中区、烧锅工业园区三个省级重点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第三代园区特点的先进平台载体,加强筑巢引凤,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业跨越发展。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区域协调、产业引领的原则开发太平池生态经济区,促进旅游业、养老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
(一)打造“一带四区两园”布局
打造一个工业发展主轴带。依托珲乌高速公路(G12高速)、长白铁路和302国道,打造包括合隆、华家、开安、农安、哈拉海等五个乡镇在内的南北向工业发展主轴带。发展四个重点区域。以工业发展主轴带为引领,结合县级道路交通布局,将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农安工业集中区、烧锅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长春退城进郊产业示范区;强化自身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合理利用,将太平池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旅游业、养老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培育两个地方专业化园区。伏龙泉新能源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小城子天然气产业配套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产业。
图4-1 产业园区“一带四区两园”布局
(二)集中资源打造示范平台
科学编制园区综合发展规划。推动规划先行,加快编制四个区域建成区、待开发区的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园区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和融资方案,实现多规合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先进产业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园区投资环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开发达到“七通一平”以上,完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及低碳化设施。优化管理体制,强化“一站式”、“一贯制”投资者服务,引进社会化投资促进中心、技术培训学校、中小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综合投资环境。发挥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毗邻长春主城优势,实施产业引进、提质扩能、淘汰转型并举,突出产业集聚,建设省级强区,助推镇区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建成区的公共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工程,加强连接开发区南部与北部的快速路及园区内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66千伏变电站1处,完善区内园林、绿地公园环境。发挥农安工业集中区县城中心镇的功能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把园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结构优化、生态环保、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全部由“五通一平”升级至“七通一平”;增加供热、供气管网建设,基础施设覆盖范围达12平方公里,道路建设总长达30000延长米。大力推动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烧锅工业园区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打造以汽车客车配件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园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8平方公里,引进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1家,各类公共服务平台5家以上。发挥太平池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优势,构筑区域整体生态空间结构,以此为支撑,引导城镇发展,强化生态门槛对城镇空间增长的限定作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促进四大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园区闲置土地,促进传统企业升级,承接国家省市重点产业,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质量。加快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长春主城近郊优势,做大做强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服装加工、包装加工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生物质资源能源高端利用、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50%以上。加快农安工业集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县城中心镇的区位与功能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效应,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一区四园”空间布局,即石油化工园区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组成核心功能区,新能源园区和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组成扩展功能区,成为工业集中区的重要产业支撑。到2020年,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0%。加快烧锅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长春主城近郊和汽车开发区分区优势,实施载体升级和产城融合策略,重点打造以汽客车配件和医药健康产业为支柱,商贸流通和休闲养老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亿元。其中,S106东区打造5个5亿元以上汽车、轨道客车配套企业集群,打造5个5亿元以上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集群,打造20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左右。加快太平池生态经济区产业特色化发展。强化自身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合理利用,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发挥特色产业在引导太平池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业、养老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主导产业协同发展。
(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农安工业集中区和烧锅工业园区三大园区内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生产制造结合,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打造“互联网+”、智能工厂示范区或示范工程,树立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转型样板。积极争取建设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支持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因企制宜推进“机器换人”。
专栏4-1: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项目库 建设四个传统产业加工基地: 建设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长春旺旺乳制品有限公司食品饮品项目、吉林省富亿升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华润雪花啤酒年产60万千升啤酒扩建项目、沈阳福来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项目、农安县优质肉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吉林华正绿色安全食品质量提升扩能升级项目。 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汽车智能模具产业园项目、汽车模具产业园项目、合隆汽车产业园项目、吉林泰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加工项目(二期)、长春市凯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配件项目、长春毓恬冠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长春市聚仁塑胶材料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轨道客车内饰件项目、长春路通轨道车辆配套装备有限公司地铁牵引配件项目。 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新大石油催化裂解(CPP)增产丙烯项目、长春市吉星车用气有限公司天然气提纯压缩项目(二期)、香港中华煤气集团天然气提纯项目。 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吉林长发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项目、吉林皓源钢结构有限公司钢结构项目、长春欧彩建筑装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材项目、吉林佳铖建材有限公司建筑材料项目、吉林省荣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特种PVC塑料管材项目。 培育三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龙源公司风力发电二期项目、以北京天润为代表的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以中节能为代表的风电制氢项目、风能开发项目、吉林合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农安县50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北京怡蔚信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0MW生态农业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上海航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海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40MW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吉林修正健康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制药项目、海外制药集团菲诺制药项目、北方经开制药项目、吉林奥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保健食品生产项目。 生物质资源利用:吉林英吉新能源有限公司秸秆合成柴油燃料项目、中华燃气集团天然气提取项目、天力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气项目、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处理900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