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建设长春西部生态示范城的要求,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打造绿色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依托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抓住我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有利契机,围绕波罗湖、太平池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打造长春西北部生态屏障,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0%。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构建“一核三区”生态安全格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农田生态保护,加强湿地、草原、盐碱地、沙地等修复及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县域生态资源。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一核三区”生态安全格局,以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北部盐碱、沙地生态治理区,南部及东北部沿江沿河黑土地保护区。重点规划杨树林乡、三盛玉镇、永安乡、万顺乡、巴吉垒镇、三岗镇、龙王乡等生态恢复型生态功能乡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加强农田生态保护。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中低产农田改造、土壤改良培肥、化肥零增长率、标准粮田建设,大幅提升耕地质量。加强黑土地保护,建立黑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绿肥、生物肥应用,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
加强湿地修复、保护及合理利用。以河湖连通工程为契机,提引松花江水入波罗湖,加快建设波罗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湿地生态红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草原修复、保护及合理利用。实施休牧、轮牧和补播改良,开展草原综合治理,推进西部受损草原的大规模修复与连片开发利用。建立健全草原承包管理制度,发展优质牧草产业。
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采取灌排洗盐洗碱、松土种植苜蓿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盐碱地利用开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
加强沙地综合治理。巩固国家防沙治沙先进县成果,建设沙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沙地经济示范园区。到2020年,新增沙化地治理面积0.18万公顷。
图12-1 “一核三区”生态安全格局
二、推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供给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全面推广绿色低碳模式和先进技术,引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严查违规在建项目,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在建筑、交通等方面全力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1.3%。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沼气接入农户、整村太阳能风能代燃代热、秸秆气化等能源利用形式,提升绿色循环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推广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循环型农业体系。
三、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农安县城镇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县域空气、水环境、土壤等环境质量,构建洁净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
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颗粒物污染的监测控制,建全空气质量自动预警系统,控制二次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高品质燃料使用。加强工艺废气治理,确保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推广天然气使用范围,鼓励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供暖。到2020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
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水安全保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水管治,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和再生水回用。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构建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和预警应急机制,开展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保护区防护及生态修复。到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监管与处置,加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到2020年,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率达到90%。
噪声污染防治。加强交通噪声防治,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执行夜间施工公告制度。加强工业区及生活社区噪声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县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交通道路噪声平均值低于60分贝。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分类,建立健全“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体系和分散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收运、处理和利用体系。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防止农地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实施农村连片综合治理,重点建设流域内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农业主产区病虫害安全用药示范区。
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依据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因地制宜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全县水利建设、棚户区改造、城镇开发计划,构建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库。理顺全县海绵城市实施机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开发新模式,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五、加强太平池生态经济区开发与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高标准制定太平池生态经济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科学处理生态环境保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构筑区域整体生态空间结构,强化生态门槛对城镇空间增长的限定作用,促进土地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建设宜居美丽城镇,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及外来人口入驻太平池生态经济区。合理利用太平池生态经济区优势资源,科学划定生态绿化廊道、林业主题公园、生态健康小镇、观光休闲农业区等功能分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11-1:生态文明建设类项目 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波罗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波罗湖珍稀候鸟保护工程、波罗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农区草地开发利用工程、农安县西南部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农安县西北部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合隆青年渠、拥水公园等。 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波罗湖闭流区生态建设、洼中高闭流区生态建设、太平池水库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建设、新凯河轨道园绿楔和太平池绿楔生态廊道建设。 环境治理项目:县城环保园区建设,实现县域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一体化;县第三净水厂以及华家、伏龙泉、靠山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北京高能时代垃圾处理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