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安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将我县确定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并因此正式将我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县行列。对此,县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当好全省现代农业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其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呢?按照权威解释,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简单点说就是,让先进的农民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先进的农业机械、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科学的规划布局中,种植或养殖一批优质的农作物或牲畜。示范区具有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模式产业化、生产指标绩效化、农业工人多面化、持续发展生态化、农业旅游休闲化等鲜明的特征。
对我县而言,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地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落实中央省市要求的迫切需要。示范区的打造有利于我县树典型、立标杆、树品牌、立优势,深化农业改革、打造农业样板,让我县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其次,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示范区的打造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帮助农民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改进传统种植模式,进而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另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抵御风险促进增收的迫切需要。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致富。据中国农科院测算,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现代示范区中的玉米比传统农业区的玉米每亩可增产15%左右,粮食的增产可以有效应对粮价的波动。
从上述三个“迫切需要”来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说是我县的当务之急。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累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已经不断夯实,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
一是我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我县紧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粮食产量达到70亿斤阶段性水平,肉类总产量达到8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强大优势,为示范区的打造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
二是我县的高新农业应用手段已有显著提升。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万台,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农机新技术推广成果显著。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为示范区的打造提供了较强的技术与物质装备支持。
三是我县的地域特色农业品牌已有一定口碑。我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康大兔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业品牌的显著优势,也为示范区的推广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县的农业基础优势比较雄厚,但也要看到我县的现代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瓶颈没有破解,还有很多的难题有待于突破。尽管在2012年我县已经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聘请规划专家编制了《吉林省农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但相关的工作仍然推进较慢,一些想法还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思考中,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打造仍然是任重道远。关于示范区如何打造,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点初步思考:
一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梯度推进。按照“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打造县乡两个层面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县级层面,围绕“141”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分别打造以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为特色的农业示范区,优先选择合隆镇陈家店村、农安镇两家子村、哈拉海镇这些有较好农业基础的乡镇和村屯进行重点打造和完善。在乡镇层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打造至少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最终带动全县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是要坚持科技支撑、高标建设。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推动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高标准农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可灌、涝可排的设施格局。要突出科技支撑的作用,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先进的种养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示范区,按照至少20年不落后的标准将示范区打造好。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要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农业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工作。在具体做法中,可以依托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和重点院校的专家学者,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对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提高和完善示范区建设水平。
三是要坚持多元统筹、合力攻坚。要革新思维、创新举措、更新办法,以最大的限度来吸引各方力量、吸引各路资本共建示范区。首先,示范区的打造要纳入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成立专门机构、专职专责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组织、政策、资金三个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其次,要整合部门资源。发改、财政、国土以及各涉农部门要紧密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整合一切可用资金、资源统筹使用。另外,要充分调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大胆尝试PPP公私合建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企业在人才、管理、资金、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引领示范区高标准向前发展。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国内目前主要采用的模式有民企合建模式、政企合建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校地合建模式以及农民合作社众筹模式等,模式不尽相同,实施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各示范区、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辩证采用、因地制宜,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四是要坚持强化管理、发挥效用。打造示范区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让农村发展。因此,示范区一定要能推广、可复制,让农民能看得懂、学得会,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否则示范区就变成了只能看不能用的“观景台”。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强化管理,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遵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最经济的模式、最良好的效益、最高效的产出,让示范区的作用充分展现,进而以点带面地带动周边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带动周围农民全面增收致富。另外,示范区的打造必须把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常态化工作,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在我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发挥引领带动的积极作用。
以上只是我们一些初步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充分合力下,我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定会大放异彩,在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开创全省新标杆、新样板、新篇章!
(县政协农工委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