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在老龙湾地界的伊通河东岸有个村落,名叫太平庄。可是太平庄并不太平。一到忙铲忙趟的季节,瘟疫就流行起来了,人们病倒了,田地荒芜了,守着这肥得流油的土地,乡亲们却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后来听说在挺远挺远的地方有个白头山,山上有个仙人峰,峰顶上长着仙人草。用这种草药熬水喝,就能够治好瘟疫。庄里决定派最勇敢的年轻人把仙草采回来,降住瘟疫,解除大家的痛苦。
第一个派去采药的人走了十天,空手回来了。他说:“那山上有的是豺狼虎豹,长蛇怪蟒,从来没有人敢往山上闯过!”
第二回派出四个小伙子,他们拿着勾杆铁齿,灯笼火把,吓退了那些巨蟒怪兽,闯进了白头山。走到了第三天,却遇见一道立陡立陡的悬崖挡住去路,悬崖旁边是看不见底的山洞,往下瞅一眼,就吓得腿肚子直发抖。他们走过来绕过去,也没有找到上山的路,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眼看着瘟疫一天天残害人们的生命,老人们一个个唉声叹气,妇女们痛哭流涕,都张罗着离开这块肥沃的土地。这时候,人群里站出来一个小伙子,高声喊道:“我再去一趟白头山,一定替乡亲们把仙草采回来。这个报名上山的小伙子名叫金锁,其实呀,他穷的连个铁锁都没有。前几年,父母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只给他留下一个强壮的身体和两间东倒西歪的破草房。乡亲们见他主动去挑这副重担,一个个喜笑颜开,给他挂上腰刀,背上干粮,又让他喝了三杯壮行酒,就敲锣打鼓地送他出发了。金锁走了七天七宿,到了白头山下。他刚想寻找上山的路,迎面碰见一个砍柴的老汉,这老汉白头发,白胡须,连眼眉都是白的,看样子足有一百多岁,可是抡斧砍柴比小伙子还有力气。金锁连忙上前施礼:“请问老大爷哪儿有上山的路啊?”砍柴老汉上上下下把金锁打量一番,慢吞吞地说:“山上尽是狼虫虎豹,你有啥急事要上山哪!”金锁把庄里闹瘟疫的事说了一遍,坚持上山去采仙人草。老汉听说以后,从耳朵上拿下一棵三寸来长的嫩草递给金锁说:“这就是你要找的仙人草,把它吃下去以后,你就再也不能得瘟疫了,我劝你还是不要上山去冒险!”金锁把仙草看了看又递给了老汉,他说:“我是来给大伙采仙草的,怎么能只为自己得一棵仙草就回去呢!你还是指给我上山的路吧!”老人无奈,只好用斧把指着前面的山垭说:“从那儿一直往上走,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可是那小路有一条大蟒,专吃上山的人,你可要当心哪!”金锁谢过老汉,穿过山垭,一步步向山顶走去。走着走着,猛听树丛里一阵风响,一条巨蟒张开血盆大口,直扑过来。金锁急忙抽出腰刀,迎着巨蟒砍去。那蟒一见银光闪闪的腰刀,把头向旁边一摆,一阵风似的逃走了。
山越走越陡,第三天傍晚,金锁来到立壁悬崖的仙人峰下。他围着山峰转一圈,也没有找到攀登的路。正犯愁找不着道呢,猛听得身后有人说:“小伙子,你还往上边去呀?那可是一条危险的路哇!”金锁回头一看,树丛里坐着一个白发童颜的老婆婆,正在打草鞋呢。他连忙施礼问路,老婆婆用手指着左边一棵藤萝说:“你看见没有,那条藤萝是从峰顶垂下来的,你用手攀着它就可以上去了。不过藤萝下面是一个狼窝,不等你走到地方,那群狼就会把你吃了。”说到这里,果然从那边传来几声狼嚎。金锁心里暗想,既然在乡亲面前许下愿,夸下口,就不能打退堂鼓,豁出让狼咬去一条大腿,也得把仙草采回去。
他谢过老婆婆,挥起腰刀,就向狼嚎的地方冲去。说来也怪,那几条狼看见金锁的腰刀,慌忙窜进树丛逃走了。
金锁攀着那条藤萝艰难地向峰顶爬去,足足爬了几个时辰才登上峰顶。峰顶上长着数不清的鲜花和嫩草,一股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金锁循着香气去找仙人草,却在草丛中遇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只见她那杏核似的大眼睛泉水般的明亮,薄薄的嘴唇桃花似的红润,脸蛋衬着一对小酒窝,像画上的仙女似的。没等金锁说话,那姑娘先搭言了:“这位大哥,身上可曾带着吃的,我已经五天没有吃饭了!”金锁摸了摸褡裢,那里还剩最后一块馍馍,他拿出来递给姑娘,姑娘三口两口就咽下去了。金锁刚想问姑娘哪里有仙人草,姑娘却说:“这位好心肠的大哥,救了我的性命,我情愿给你当媳妇,咱们就在这山顶上搭个草棚过日子,你别回去了。”金锁摇摇头说:“乡亲们都在家盼着我呢!我怎么能不回去呢?说什么我也得把仙人草采回去。”姑娘被金锁的话感动了,站起身帮助金锁去找仙人草,两人说说笑笑采了一大捆仙人草,摘了一褡裢仙人草籽,昼夜兼程地回到了太平庄。
他们用仙草治好了乡亲们的病,乡亲们帮助他们把草棚修理一番,两个人就在草棚里成亲了。转年春天,金锁把草籽撒在园子里,园子里便长出来香气扑鼻的仙人草。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得了瘟疫,都被金锁用仙人草治好了。这事越传越远,来找仙人草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年春天,他们还没来得及把草籽种上,这事就被一个贪婪的县官知道了。这县官心里一琢磨,就想出一个坏道道。他连夜派人来捉金锁夫妻,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叫差人把草籽带回去,准备把仙人草当成自己发财的资本。可是,等差人千里迢迢来到太平庄的时候,金锁却早无影无踪了,那些草籽也被他们撒到荒郊野地去了。后来,这儿就遍地长起了仙人草。
讲 述 人:王玉珍
搜集整理:吴铁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