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9年3月15日)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的情况下,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工业经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民生工作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经济运行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1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61,000万元,490,182万元,689,922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6.3%,19.2 %,16.6%。
2000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结构
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3.3:27.0: 29.7,调整为2008年的35.9:26.6:37.5。 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收支
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9亿元;地税部门完成2.8亿元;财政部门完成0.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2%。争取专项资金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在保证工资、工资性津贴、生活性补贴按时发放的同时,大幅度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支出,全年财政总支出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2亿元;基金支出2.1亿元。
农业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举措力度加大,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以及扶贫开发资金等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养积极性,农村经济呈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 %;实现农业增加值6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
2008年,种植业实现了稳定性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47亿元,实现增加值31.3亿元。全县册内地粮食播种面积296,39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71,46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22.0 %;大豆播种面积3,548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67.7 %;水稻播种面积11,771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2.5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725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43.5 %。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达到2,780,95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0 %。其中:玉米产量2,583,49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9.2 %;大豆产量9,441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6.5 %;水稻产量120,27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8.5 %。经济作物获得较好的收成。全县油料总产量14,030吨,其中:葵花籽产量7,962吨,蔬菜产量452,337吨,瓜类产量164,455吨。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9公顷。
牧业生产发展相对稳定。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9 %。肉类总产量达到670,32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6 %;奶类产量6,68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9 %;禽蛋产量55,086吨,比上年同期下降30.3%。生猪总头数发展到5,074,56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其中:生猪存栏1,618,169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5.6%;生猪出栏3,456,395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4.9%。大牲畜存栏达到707,091头(匹),与上年持平;羊存栏594,553头,与上年持平。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59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5%。
农业投入相对平稳。全县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40,370吨;农村用电量15,494万千瓦/时。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
2000年-2008年粮食总产量
工业
2008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3户,新增29户;实现产值5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5 %;实现利税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食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9亿元,实现税金1.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税金总额的73.6%和73.3%。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列入县里重点调度的华润啤酒、华正食品、辽宁曙光等10户重点企业运行状况良好。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多变的影响,项目建设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我县项目建设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0,7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9%。其中,工业投资536,0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淞源玉米完成投资90,000万元;龙士达钢结构完成投资19,500万元;鲁能生物完成投资45,673万元;成达食品完成投资61,000万元,新大石油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2000年-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建筑业
2008年,建筑业稳步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45,1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6 %。 全县施工面积597,487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5.4%;竣工面积165,731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2.1%。
交通运输邮电业
2008年,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53,0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4%。邮电业务收入达到30,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802万元,增长18.8%。随着全县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带动了公共交通业的发展。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线路11条,保有车辆90辆。
国内外贸易
2008年,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我县内外贸易仍然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94,7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0,459万元,增长了28.7%。全县从事外贸出口业务的企业已发展到35户,新增10户,实现外贸出口创汇额1,3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
2000年-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农村道路条件明显改善。投资8,100万元,新修、大修、中修街路5条23万平方米;新修巷道7条1.88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10.8万平方米;新铺、重铺马路边石3.97万延长米;安装路灯221套,粉刷路灯333套,新设街路标识和交通指示牌228个。投资5.7亿元,拆迁棚户区13.7万平方米,建成楼房58万平方米。改建县级公路80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364公里,通村率达到97%。农村3.45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得到解决。
金融保险业
2008年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33,88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93,073万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47,516万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03,493万元。金融保险业为促进生产、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
科技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200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33,296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7,064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16,232人。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居全省县(市)领先地位。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维修校舍3.7万平方米。各项改革逐步深入,教育综合实力得到增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29名。高考本科以上进线人数达到8,599人,再创新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培训农民1.5万人次。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黄龙戏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演出大篷车送戏下乡116场;成功举办了首届城运会、“黄龙府之夏”文化周、“欢乐庄稼院”和农民艺术节等活动。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万户。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地方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53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人,现有床位1686张。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157,32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农业人口919,25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非农业人口238,06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0 %。全县人口出生率6.81‰;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1.79‰。
就业和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安置“4050”人员600人。发放下岗失业人员救济金332万元,支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25亿元。享受农村低保人口达到3.36万人,享受城镇低保人口达到2.12万人。改造农村泥草房6,00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5%,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救助农村大病和特殊病患者955人。
2008年末,全县职工总人数达到36,741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3 %;职工工资总额56,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5,21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农民人均纯收入5,06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6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
(农安县统计局提供)